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2-09-16访问次数: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锚定省委省政府“三个走在前”总目标和市委“1+233”工作体系,加快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以下简称“百箱计划”),建设更高质量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高标定位、系统谋划、陆海统筹、创新驱动,构筑现代海洋强市产业体系,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推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到2024年,投产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50个,鱼类、海珍品产量突破5万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争创全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示范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总数达到50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20处、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第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明确主体和模式

支持经海渔业、明波水产、京鲁渔业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创新、人才和产业链资源,提升投融资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在长岛、千里岩岛、八角湾、金山湾、莱州湾等海岸线向海一侧可视范围外确权海域,投资建设桁架式网箱、管桩大围网、重力式网箱、联排式智能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探索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风光渔互补”等现代深远海立体开发模式。(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相关区市)

三、强化八项支撑

(一)苗种供应支撑。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能力,规划布局烟台开发区水产种业基地创新发展核心区、东部(芝罘、牟平、高新)鱼参藻种业集聚区、西部(莱州)鱼贝种业集聚区、南部(海阳)鱼虾种业集聚区和北部(蓬莱、长岛)海珍品种业集聚区,打造烟台市海洋种业产业链和“生态圈”。组织开展全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黄渤海分库)”,强化黑鲪、花鲈、大泷六线鱼、皱纹盘鲍、虾夷马粪海胆、刺参等原良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化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北合作、协同发展,做大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现代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依托烟台经海蓝色种业研究院、安源海参产业研究院等开放平台,集聚国际国内水产种质资源创新创制领军团队和人才,筹建陈松林院士团队领衔的水产分子育种中心,突破水产苗种繁育核心技术,引进和选育鲑鳟、绿鳍马面、黄带拟、金虎石斑鱼等高附加值养殖新品种,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种源支持。放大明波、天源、宗哲、黄海等种业龙头企业产能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速八角湾海头科创中心、经海渔业陆海接力创新中心、山东海洋育种中心、安源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园区等种业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在黄渤海近岸内湾海域布局大规格鱼苗培育基地,通过“陆海接力”“淡海接力”“南北接力”等模式,满足“百箱计划”苗种需求。到2024年,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总数达到33处,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总数达到4家,新增水产优良品种2个以上,建成更高质量的“中国北繁基地”和“蓝色种业硅谷”。其中,培育“百箱计划”配套陆基苗种繁育基地10个、水体10万立方米,年育苗1亿单位以上。(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区市)

(二)装备制造支撑。集聚中集来福士、大金重工、中柏京鲁等海工龙头企业创新优势,加快组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资源开发、科技创新整体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供应商。筹建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烟台海洋蛋白集团,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深远海养殖装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发挥广为海洋、深海科技、东润仪表、金正环保、招金膜天等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技术创新优势,落户森科特、烟台优泰、莱威网业等装备类技术企业3家以上,突破提升大型抗浪防污网衣、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投喂装备、智能洗网机、自动投喂船、活鱼运输船、吸鱼泵、智能传感器、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组件等核心技术研发制造。2024年,装备国产化率提升到90%以上,选址落地1处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园区,搭建面向全国的智能传感器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设计建造全球养殖水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远海智能养殖工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区市)

(三)数字智能支撑。依托“九仙云”海洋渔业数据服务平台及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加快深远海养殖数智化改造,推进5G网络、算力中心、智慧中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水产品溯源、供应链金融、物联网交易、AI+AR游戏开发、亲幼鱼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多领域提供服务,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启动中科海洋新兴产业研究院,逐步实施海岸带、海底地形测绘,开展海洋信息感知、数据处理、场景应用等海洋数字产业化应用试点示范。放大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平台效应,实现卫星数据PB级管理与处理,提升区域海洋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海域海岛综合管理、渔业生产服务、海洋灾害预警监测等能力。实施“透明海洋”战略,建设海洋综合立体观测体系,打造“生态开放、技术先进、数据全面、安全可控”的深远海养殖、海上监测预警、救助保障多功能大数据平台,为“百箱计划”的精准性开发、科学化布局提供支撑。到2024年,新增海上5G基站50座以上,运营国内首张5G海洋融合专网,建成1处“深远海无人渔场”,推动中集蓝“九仙云”上市,建设国家级海洋大数据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黄渤海新区)

(四)加工流通支撑。充分放大深远海“类野生”生态养殖优势,培育水产品绿色“优品”,与盒马鲜生、首农集团、深农集团、京东等深度合作,依托芝罘湾畔红利渔市、九田国际水产品批发市场,创设深远海水产品旗舰店、直营店,拓展网上商城、直播带货、产销直供等线上渠道,推进活鱼、三去冰鲜鱼、海参、鲍鱼等深远海高品质海鲜一体化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三港一站”及毗邻日韩地缘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鲁远洋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发展超低温、冰鲜保税库,完善海上、陆上冷链物流配套和国内外贸易网络,打通并持续放大对日、对韩鲜活水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放大开发区国际食品谷集聚效应,衔接卡力农业、宝源生物、深海生物以及海裕、悦泰等有潜力水产加工企业,开展深远海预制菜、新型海洋功能食品、海洋酶、海藻肥、海洋化妆品等高值化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拉长海洋食品加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举办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公益放鱼节、海鲜厨艺大赛、海珍“采摘”节等活动,提升烟台深远海水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到2024年,高水平举办有影响力会展活动3次,深远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水产品年出口日韩2000吨、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建设中国深远海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芝罘区、黄渤海新区)

(五)品牌标准支撑。推进深远海水产品综合品牌体系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品牌观念,讲好烟台深远海水产品品牌故事,打好“做全品牌体系,做优品牌品质,做严品牌保护”组合拳。开展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产品认证和登记保护,推行“水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企业自创品牌”双轨品牌培育,开展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和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鼓励企业标准创新创制、提档升级。加大烟台海参、鲍鱼、海肠、扇贝、海带、海水鱼等地理标识的品牌包装和防伪研发推广力度,优选“烟台海参”“烟台鲍鱼”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争取纳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推进世行贷款中国食品(山东烟台水产)安全示范项目,构建全国领先的深远海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闭环监管体系。打通数字化监管平台,确保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严格落实食用水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建立品牌授权使用和运营管理机制,统一实施生产标准、包装标示、品牌宣传、许可使用等规范化管理。到2024年,注册认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3个,申报认证“中国深远海养殖之都”,打造中国深远海优质水产品品牌聚集地。(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区市)

(六)金融服务支撑。发挥恒丰银行海洋特色产业支行、太平保险海洋特色保险创新研发中心等示范作用,引导更多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涉海专营分支机构,在全国率先研发和推广深远海养殖装备保险、渔业巨灾保险、价格保险、海洋科技保险等领域特色险种。支持发展深远海投资基金,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贷款,鼓励央企、国企、社会资本等通过股权运作、战略投资参与“百箱计划”。支持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海洋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交易市场,推进海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开展海域使用权、在建船舶、水产品仓单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出台国内首个《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服务规范》,支持国丰、业达等融资租赁平台不断做大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船舶、海工装备、仓储设施融资租赁;构筑多元化的涉海金融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烟台银保监分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区市)

(七)人才智力支撑。充分释放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人才集聚效应,为深远海养殖设施、海洋功能制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培养和提供紧缺人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蓝渔业发展战略合作,筹办中国海洋经济论坛、深远海养殖论坛、人才引进论坛等,入驻涉海两院院士工作站、工作室,发挥院士团队磁吸效应,引育、聘任海内外从事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技术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依托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组建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的“蓝碳中心专家委员会”,搭建海参产业研究院、深远海渔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研究生教育联合培育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加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建设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多学科融合的实用人才队伍。鼓励深远海养殖企业与烟台工程职业学院、烟台海洋技术学校等合作,培养高素质“渔服”人才。围绕深远海创造的全新应用场景,开展种苗繁育、渔药、疫苗、深远海装备等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和成果转化,加强深远海养殖领域标准制定。到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5个,引进杰青、优青、泰山学者、突贡专家、青年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培育高等技术人才1万人以上,新增专利、标准和科技奖项等成果1000项,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区市)

(八)产业融合支撑。把握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充分放大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装备+”承载能力,包装推介“百箱计划”深远海特色旅游目的地,串联张裕、君顶等葡萄及葡萄酒资源,凝练仙岛、妈祖、海防、渔灯、金沙滩等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中国北方最美休闲海钓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创新海岛生态保护开发新模式,创新实施“海工+渔服”“大渔带小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模式,通过订单养殖、增值服务等方式,与“百箱计划”上下游产业链紧密衔接、配套联动、抱团发展。聚力打造蓝碳科技创新高地,支持“黄渤海蓝碳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发展壮大,加快搭建蓝碳市场交易平台、推进实施蓝碳增汇示范工程;做优做新蓝碳经济产业生态,新增人工鱼礁20万空方,增殖放流优质水产苗种15亿单位以上,建成10处海藻场(海草床);加快探索“百箱计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全市海洋牧场生态效果评价、增殖放流回捕率评估及碳汇渔业适宜性分析,发布全国首个《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蓝皮书》,让海上“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看得见的“金山银山”。高标准规划启动烟台八角湾、莱州金城、海阳留格“花园式”生态休闲渔业园区,加快实施长岛、养马岛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龙口、芝罘、蓬莱深远海养殖装备配套园区等,将“百箱计划”拉动的上下游产业,精准服务于当地渔民就业、产业聚集、经济发展等。支持经海渔业南隍城“生态、美丽、智慧型海岛”创建试点示范并筹备引战上市。到2024年,创办海钓俱乐部1个,举办全国休闲海钓邀请赛3次,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打造全国休闲海钓打卡地和“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旅游新名片。(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区市

四、强化五项措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推进工作组,负责系统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和“百箱计划”项目谋划、责任落实、组织协调和调度考核。工作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区市政府(管委)、有关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区市)

(二)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陆上育苗、海上养殖、陆上加工等生产所需土地空间,海洋牧场建设大型平台和设施原则上应距大陆海岸线20公里范围外,支持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确保陆海接力、无缝衔接。依托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大学开展全市首次渔业全面普查,摸清海洋渔业家底,理顺海域产权管理的体制机制,对管辖海域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统一利用。海洋牧场建设单位海域使用权到期后申请续期的,有审批权的区市政府(管委)和部门要依法批准,海域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申请毗邻海域如符合相关规划可优先确权。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在符合相关规划和法律法规要求及安全评估、通航影响论证、航行条件的前提下,试点依法许可客运船舶在登乘码头和海上综合体平台之间建立客运航线,运送游客观光。(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烟台海事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区市)

(三)强化政策保障。支持争取上级政策。重点争取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和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海洋牧场、渔业基础公共设施、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渔业资源调查养护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支持黄渤海新区引进项目建设。对黄渤海新区区划范围内,在生态渔业、加工冷链、海工装备、人工智能、数据信息等领域,引进建设对装备型海洋牧场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配套企业和新上项目(不含各类种苗企业),且投资额超过4000万元的,按照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补贴上限1000万元。支持装备型海洋牧场创新发展。一是直接补贴。各级财政对于已建成的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及管护平台、智能管控系统等按照总投资的30%给予补助,补贴上限2000万元,在中央、省级补助基础上,市级财政予以兜底补齐;对烟台企业生产的,为海洋牧场上下游配套的海工装备、辅助船舶等,通过有关部门推广许可和项目市级验收后,按照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二是贷款贴息。单个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的装备型海洋牧场项目,贴息贷款上限为投资总额的50%,贴息利率为2%,贴息额上限为100万元,连续贴息3年,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安排;对企业通过贷款建设的各类配套项目,市级财政给予贴息扶持,贴息利率为2%,贴息上限为100万元,贴息期限为一年。对通过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并享受省财政厅贴息政策的,不享受上述贴息扶持政策。支持水产种业提质增量。完善海水种业“育繁推”体系,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给予100万元奖励、省级20万元奖励。装备型海洋牧场,需要大量的优质渔业种苗。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支持鱼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与深远海牧场养殖品种相关的鱼类苗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尾水治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市级财政按照工程造价的30%给予补助,每处基地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将海水养殖保险纳入省级地方特色保险,市级财政按照县级财政补贴标准给予1:1配套。支持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提升我市渔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对渔民专业合作社当年用于产业发展的新增贷款,300万元以下的,鼓励通过省农担担保方式申请贷款;30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照2%利率给予贴息,最高不超过30万元。(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烟台银保监分局)

(四)强化创新保障。充分发挥国家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能,支持烟台片区针对“百箱计划”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盲点、焦点问题等开展差异化探索,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提供源源不断的制度支撑和平台保障。出台《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进“牧场+”“海工+”等领域集成式创新走深走实。创建全国深远海智能养殖渔场制度创新试验区,实施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海洋渔业特色保险、海域使用立体确权等领域的差异化探索。与国内海参主产区联合成立海参产业自贸联动创新区。(责任单位:黄渤海新区、长岛综合试验区)

(五)强化法治保障。严把“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两条红线,持续加大渔业安全基础投入,严格落实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平台运营、船舶航行、消防、旅游等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全面守牢渔业安全底线。严格贯彻落实《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并按照条例有关内容编制烟台市海洋牧场规划,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对装备型海洋牧场与航路、锚地等重点通航水域距离、离岸距离、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开发运营、生态保护、养殖环境容量和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等作出明确规定。开展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养殖渔船发证试点,推动健全渔政执法联动机制,深化与公安、海警等部门执法联动、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公安局、烟台海事局、烟台海警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